郑培亮 官方网站

http://zhengpeiliang.zxart.cn/

郑培亮

郑培亮

粉丝:14235

作品总数:16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郑培亮,1972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阳谷县。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山东省聊城大学书法教育系主任、副教授,《中国书法》杂志执行编辑。 1989年考入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; 1991年获山东省大学生艺术节书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

国 画: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

拍卖新高: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《刀笔吏》郑培亮


郑培亮,1972年生于山东省阳谷县。曾就读于聊城大学历史系、山东大学考古系。先后任教于聊城大学、山东工艺美院。现为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艺术交流部副主任、中国书协隶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。曾著有《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》(合著)、《一笔一画》、《两汉书法艺术研究》、《刀笔吏》等。曾获中国攵联第四届攵艺评论奖一等奖。


 

郑培亮 书法 

 

专著:《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》(合著),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;《两汉书法艺术研究》,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;《从临摹到创作》,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;《一笔一画——关于隶书的书写状态》,荣宝斋出版社2011年。


论文:《试论二十世纪的隶书创作》获全国隶书学术研讨会三等奖;《书坛时弊》2004年获第四届中国文艺评论奖一等奖;《人书两面》2005年获全国书法媒体理论文章二等奖。


刚刚写完《一笔一画》,里面曾经谈到秦汉时期两个不同的群体:儒士和文吏。儒生以治经为主要任务,按今天的话来说,属于高级知识分子,社会精英,掌控着国家的意识形态,负责精神文明建设,以维护儒家精神道义为己任,以立德立言立功为目标,学而优则仕。


文吏是各级政府中负责笔墨文书的小吏,主要任务是“雕琢文书”、“治书定簿”、“案狱考事”、“移书下记”。文吏因随身携带书刀(削竹木简用)和毛笔,又被称为“刀笔吏”。这些人在各级政府处理笔墨文书,笔墨功夫精湛,熟悉法律条文,可以处理具体的日常事务。按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各级政府里的文秘,什么都得懂,什么都得干,白天跑腿,晚上写材料,很不容易。


做一名文吏很不容易。汉代通过考试选拔文吏,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引《尉律》记载说:“学童十七以上始试,讽籀书九千字,乃得为史。又以八体试之,郡移太史,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。书或不正,辄举劾之。”这种考试的难度,不亚于今天的公务员招考。实际上,我们日常使用的汉字大约3000左右,也就是说,认识3000汉字,会写,会用,就可以在社会上混了。但回到汉代,混个一官半职,就不够用。


我们现在看到的简牍与绢帛,大都具有较高的书写水准,这是因为文吏在担当之前,都接受过严格的书写训练。迄今发现的秦汉简牍出手于“刀笔吏”无疑。碑刻的书丹也应当是“刀笔吏”所为。


我想,今天的书法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基础条件?一,认识汉字6000以上,最好9000。为什么呢,一个书法家说自己文化水平高,光说没用,要有个杠杠,我觉得认字多少可以作为一个条件;二,秦有八体,今有五体,篆隶楷行草,可以有专长,不擅长的也要会写,会认。假如,一名写楷书的书法家,让他认篆书对联,识一篇大草,读不下来,能叫书法家?大打折扣。


至于写得好坏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你认为糟糕透顶的,可能大行其道;你认为精妙入神的,可能无人问津。书法,不能讲道理,不能生气,不能较真,不能当回事,更不能当大事。所以先用这两条考察一名书法家,足够了。

 

 

郑培亮 书法 

 

考察一下自己,根据多年的教学、研究、创作积累的所谓成果,也可以叫书法家了。但上面两条,至今未做到。不是谦虚,一考就露陷了。实事求是。这几年,单位里的活总是干不完,当然干完了我就下岗了。忙里偷闲,写写字,抄抄书。秦汉简牍相关资料,竭力收集,一篇一篇的抄,读古文,熟字形,浸淫其间。自觉像个“刀笔吏”。我希望布满尘土的简牍把我淹没。

 

我不太喜欢写碑,更喜欢玩味简牍。与碑刻相比,简牍更像个村姑,碑刻则是阔太太。村姑不会打扮,不会涂脂抹粉,不会整容,不会装嫩,不会犯嗲,土得掉渣,笑得憨厚,言语羞涩。这里不是说碑刻这种阔太太不好,阔太太也有儒雅的,但儒雅太过,就是“装”。


希望我写的作品,能让大家感觉比较正常,不作呕,不较劲,就行。


别无所求。